所谓“荔枝病”,其实是一种低血糖症。
吃荔枝导致低血糖,网上很多“科普”说是因为荔枝中大量果糖不能及时转化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造成的,这其实是一种误传。荔枝导致低血糖这事儿,和“大量果糖”根本没什么关系。
范志红解释说,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清晰地解释了荔枝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是因为荔枝中含有两种降低血糖的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
这两种毒素可能是荔枝类水果家族的“独门秘器”,不仅会造成低血糖状态,还把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也封闭了,甚至还能降低人体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让人体感觉全身发软、头晕眼花。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些毒素不会积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身体代谢掉。吃了荔枝之后,只要正常吃饭,及时获取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应。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吃了荔枝之后得到很多糖分,就忽略掉一餐。